2020年4月

OpenIPC系统博云摄像头替换minihttp

OpenIPC系统博云摄像头替换minihttp

前言

大佬Sean.Y发布了新编译的minihttp,功能方面添加了暗环境开红外切换黑白画面。我们只需要把摄像头中原来的文件替换一下即可用上新功能。本文就拿此事来水一下。

准备

1,已经刷好OpenIPC固件的摄像头
2,SSH工具软件
3,格式化为fat32的存储卡

正文

1,准备一张格式化为fat32的存储卡,使用之前刷固件的存储卡需注意删除相关固件文件,以免误操作再次刷机,给搞机带来不便。
2,获取minihttp 2020.04.24.zip文件,解压到存储卡,将存储卡插入摄像头。
3,运行以下命令检查能否看到存储卡中的minihttpminihttp.ini文件,能看到进行下一步:

ls /mnt/mmc

4,逐行运行以下命令杀掉minihttp进程,并将原来的文件重命名为[filename].old,以备后期万一想恢复到原来版本。

killall minihttp
mv /usr/bin/minihttp /usr/bin/minihttp.old
mv /etc/minihttp.ini /etc/minihttp.ini.old

5,逐行运行以下命令复制存储卡中相关文件到指定位置,并修改文件权限。

cp /mnt/mmc/minihttp /usr/bin/
chmod 755 /usr/bin/minihttp
cp /mnt/mmc/minihttp.ini /etc/
chmod 644 /etc/minihttp.ini

6,执行以下命令重启。

reboot

注:如果需要修改分辨率、运行的服务开关等配置,请使用vi编辑器编辑/etc/minihttp.ini文件。
注:若想恢复之前备份的版本请使用以下命令(删除当前版本文件并将备份的文件名字改回原始文件名,然后重启)

killall minihttp
rm -f /usr/bin/minihttp /etc/minihttp.ini
mv /usr/bin/minihttp.old /usr/bin/minihttp
mv /etc/minihttp.ini.old /etc/minihttp.ini
reboot

博云摄像头学习笔记

前言

偶然的机会得知,博云公司倒闭流出一批云摄像头。然后有一群大佬在为其做二次开发。这种学(jian)技(la)术(ji)的事情肯定不能落下我,遂入坑。截至本文发文,大佬们已经做出替换uboot,并发布了测试版本的固件。本文旨在以更详(luo)细(suo)的描述,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也可用于引导小白入坑。本文内容是根据阅读大佬们写的文档,观察分享群中大家讨论的内容结合自己操作纂写,内容仅供参考。

操作警告:

为嵌入式设备刷入自定义固件是一个需要细心的事情。您可能会因此损坏您的设备,所以请务必小心操作!使用本指南和相关固件需要您自担风险。固件开发者和笔者都不会对您设备可能发生的损坏负责。

目录:

  • 准备
  • 拆机并连接TTL线
  • 备份原始固件(暂无)
  • 刷入新固件
  • 配置网络

准备:

1,2.5mm十字(PH0)螺丝刀;
2,USB转TTL线;
3,存储卡;
4,串口工具软件(本人使用PUTTY)

拆机并连接TTL线:

1,使用螺丝刀拆除底壳上的四颗螺钉(保修贴纸下有一颗)。小心打开底壳,注意不要扯断扬声器和Zigbee天线的连接线。在CC2530模块附近找到J3连接器空焊盘(3个排在一起),此处为TTL接口,此接口从方形焊盘处起,依次为GND、TXD、RXD。
2,设法连接USB转TTL模块,可使用烙铁焊接,亦可使用杜邦线、飞机勾等测试工具做可靠连接。将摄像头板的TXD连接到USB转串口小板的RXD,摄像头板的RXD连接到USB转串口小板的TXD,摄像头板的GND连接到USB转串口小板的GND。
注:TTL是这样的,TXD意思是发送,RXD意思是接收,GND表示电路中的0V电位处,一般连接到电源的负极,VCC为电源。A和B通过TTL通信,A的发送要连接B的接收;A的接收则连接B的发送;GND作为0电位的参考,直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VCC线一般不连接,因为目标板和TTL小板的电压不一定是相同的;且TTL小板取自电脑USB口的供电,输出能力有限,可能无法提供稳定的供电。仅当您十分清楚连接VCC后果时连接,否则可能出现损坏设备的危险!
3,接线检查无误,USB转TTL小板插入电脑USB口,因其有多种型号,根据不同型号的TTL转接小板,自行安装好驱动程序。笔者建议使用CH340或CP2102小板,不推荐PL2303。
4,安装好驱动后在电脑上的计算机图标上右击,打开管理,选择设备管理器(Win10可按快捷键Win+X,然后按M键进入设备管理器);在端口分支下查看自己的USB转TTL小板的串口端口号并记住,留作稍后连接时使用。

备份原始固件

此部分暂无,待大佬们补充

刷入新固件

1,将准备好的存储卡通过读卡器连接到电脑,请确保存储卡中没有重要文件,接下来的操作将清空存储卡中已有文件。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右击对应盘符,选择格式化,设置文件系统为FAT32格式,勾选快速格式化,其他保持默认。点击开始,等待其格式化完成。
注:如果Windows系统的格式化功能没有FAT32选项,可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Diskpart工具清空存储卡,并创建FAT32分区。按Win+R键打开运行对话框,输入diskpart回车,在打开的Diskpart工具窗口中输入list disk列出所有磁盘,找到存储卡对应的磁盘编号,输入select disk 存储卡编号回车选定要操作的磁盘为存储卡,输入clean命令清空存储卡,输入create partition primary创建主分区,输入format fs=fat32 quick快速格式化刚才创建的主分区为FAT32格式。
2,下载最新版本的固件,目前为firmware-20200420.tar.gz。将压缩包内的文件解压到存储卡中。安全弹出存储卡,将其插入摄像头板的存储卡插槽。
3,打开串口终端软件,选择串口协议(Serial),端口处选择或填入刚才记下的串口号,设置波特率为115200、数据位8、停止位1、无奇偶校验、无流控。确认设置正确并再次检查接线无误后打开串口,注意关闭中文输入法。
笔者使用PUTTY,下载合适版本安装并打开。在Session页面中的Connection type下选择Serial。在Category中点击进入Serial选项卡,在Select a serial line中输入上文记下的端口号,下面的Speed(baud)中填入115200,Data bits填8,Stop bits填1,Parity和Flow control皆选择None。点击Category中的Session回到Session页面,在Saved Sessions下输入一个好记的名字,点击Save保存以备下次串口意外中断后再次使用。最后检查设置无误后双击你设置的那个好记的名字打开串口,注意关闭中文输入法。
4,将摄像头板插电源线上电,随后开始不停按回车键。以中断uboot,不自动启动系统。直到出现类似以下内容停止按回车:

Partition 1: Filesystem: FAT32 "NO NAME    "
reading update.img
read update.img sz -1 hdr 64
update.img not found
Hit any key stop autoboot :  0
hisilicon #
hisilicon #
hisilicon #

注:如果5秒内没有进入这个界面,则可能中断失败了,断开摄像头板电源,使用读卡器连接电脑检查存储卡文件是否被损坏,若有损坏请重做前面操作制作存储卡升级工具(建议直接重新做卡)。然后重新上电尝试对其中断,依然不可建议检查USB转TTL小板是否可靠连接。
5,依次执行以下命令,每输入一行敲回车并等待其执行完毕,观察回显信息无异常后继续执行下一条:

sf probe 0
sf lock 0
fatload mmc 0 0x82000000 u-boot.20200419.bin
sf erase 0x0 0x80000
sf write 0x82000000 0x0 $(filesize)
reset

警告:若在执行fatload mmc 0 0x82000000 u-boot.20200419.bin命令后出现类似以下信息,请勿执行下一句命令!尝试检查存储卡中文件。否则必砖!

bad MBR sector signature 0x ...
** Unable to use mmc 0:1 for fatload **

注:以下正常回显信息供大家参考,若某一句命令执行后回显信息与此不同,请检查原因,切勿随意继续执行:

hisilicon # sf probe 0
16384 KiB hi_fmc at 0:0 is now current device
hisilicon # sf lock 0
unlock all block.
hisilicon # fatload mmc 0 0x82000000 u-boot.20200419.bin
reading u-boot.20200419.bin

273960 bytes read
hisilicon # sf erase 0x0 0x80000
Erasing at 0x80000 -- 100% complete.
hisilicon # sf write 0x82000000 0x0 $(filesize)
Writing at 0x42e28 -- 100% complete.
hisilicon # reset

6,随后摄像头板自动重启,重启后会自动开始升级,请观察串口输出,等待其升级完毕后摄像头自动进入OpenWrt。升级过程中请勿断电,升级完成后请取下存储卡,否则下次启动会自动再次进入升级。
注意:
若您已经刷过之前发布的旧版系统,升级后需要在进入OpenWrt后通过TTL接口执行firstboot命令清空配置,然后再继续下文的网络配置,否则会出现问题。

注意:
u-boot,kernel,rootfs这三个文件,是自动升级使用的,不要直接手动刷入分区。
如果需要自己手动将文件刷到分区,请使用以下这三个文件,手动刷入方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u-boot.20200419.bin
openwrt-hi35xx-18ev200-default-uImage
openwrt-hi35xx-18ev200-default-root.squashfs

配置网络

1,系统启动后,我们看到串口回显信息停止刷新时按回车键出现类似以下内容即可开始配置网络:

BusyBox v1.23.2 (2020-04-19 13:20:45 CST) built-in shell (ash)


 ___                  _  ___  ___
/   \ ___  ___  _  _ | ||   \/  _|
| | ||   \/ _ \| \| || || | || |
| | || | |  __/| \\ || ||  _/| |_
\___/|  _/\___||_|\_||_||_|  \___|.ORG
     |_|


root@ByunHawkeye:/#

2,运行以下命令用vi编辑器打开配置文件:

vi /etc/config/wireless

3,按i键进入插入模式( INSERT Mode),使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到需要编辑的位置后面,使用Backspace键删除原来内容,输入自己的网络配置。以下部分内容中的option ssid,option keyoption encryption段需要修改为自己无线路由器的配置:

config wifi-iface
        option device 'wlan0'
        option network 'wan'
        option mode 'sta'
        option ssid 'OpenWrt'
        option key '1234567890'
        option encryption 'psk2'

以上option ssid是路由器无线网的名字,option key是无线网密码,option encryption是无线网加密方式。常见加密方式有以下几种:none(开放式无加密), wep, psk(WPA-PSK), psk2(WPA2-PSK)。需要根据自己无线路由器使用的加密方式填写。
4,修改完后确认无误,按ESC键退回到命令模式,输入wq,按回车键保存退出。
注:若修改过程中失误删除部分内容但并未保存,可按ESC回到命令模式后输入q!,按回车键不保存退出,再重新执行vi /etc/config/wireless打开即可。若该文件损坏丢失无法恢复其中内容,可尝试运行firstboot命令将系统恢复初始状态。
5,运行以下命令应用WIFI配置,并自动连接WIFI。

wifi

6,通过以上方式完成配网后运行以下命令可以在wlan0处看到摄像头的IP地址。

ifconfig

7,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输入摄像头IP访问OpenWrt管理页面,输入IP地址:8080看监控画面。
执行以下命令后连续两次输入新密码,修改root密码以备SSH登陆。

passwd

8,现在我们就可以摆脱USB转TTL线,使用SSH工具通过网络连接到摄像头了。
拆除TTL线,将摄像头重新装配。重新装配时,务必记得将天线插好。

使用U盘安装Kali系统

使用U盘安装Kali系统

前言

最近发现Kali系统默认的主题配色很好看,于是就萌生了在物理机上装一个用来学(Zhuang)习(Bi)的想法。就用我那台已经修了N遍,但还依然健在的辣鸡X200。这台辣鸡笔记本,P8700的CPU,3GRAM,千兆网口,还带一个RJ11接口。搭配一块辣鸡固态硬盘,干活非常趁手。

分区方案

虽然大家都不建议在电脑上安装双系统,且现在也已经不流行一台电脑安装多个操作系统了。但由于本人有使用此机器在Windows下工作的需求,所以还是选择安装了双系统。该机器之前是使用的Win7+Ubuntu方案,不要吐槽我Win7停止支持还继续用的问题。接下来将其变成Win7+Kali双系统,只要将Kali装到原来Ubuntu的位置即可,介绍一下分区方案。

硬盘使用的是MBR模式,共划分为5个区,因为MBR模式最多只能4个主分区,我创建了sda1~sda3三个主分区,分别为:sda1格式化为NTFS,容量100G,用于安装Win7;sda2格式化为ext4,大约40G,用于挂载根目录“/”;sda3格式化为swap,大约3G,用于做交换分区。sda4创建为扩展分区,再将其分为两个逻辑分区--sda5和sda6,sda5用于挂载Linux家目录“/home”,sda6格式化为NTFS,用于存储数据,以在两个系统下皆可访问。

安装过程

下载Kali安装镜像:

Kali的镜像可以在它的官网下载页面进行下载。这里我选择的是Kali Linux 64-Bit (Installer)2020.1b

可以尝试使用BT下载方式,或使用多线程下载工具,抑或是尝试使用迅雷下载。直接使用浏览器下载可能非常慢,且不支持断点续传便会很难受。

启动盘写入:

这里我使用的Universal USB Installer。这是个免费的工具软件,它预置了针对很多系统的写入方案。下载后运行工具,在License页面点击I Agree同意许可。在Step1中选择---Security and Penetration Testing---下的Kali Linux,Step2中选择刚才下载的kali安装镜像,Step3中选择要写入的U盘(U盘会被清空,注意备份)。点击Create,工具会提示让你再次确认操作,核实U盘选择正确后点击开始创建。当看到工具提示您结束后关闭工具,启动盘就做好了。

安装:

通过U盘安装系统,自然要让计算机从U盘启动。可以通过修改BIOS设置中启动顺序调整,将U盘调到第一序列。然后保存重启即可。大多数电脑进入BIOS的方法是开机时按DEL、F2、ESC中的某个按键。以上方法装完系统后需要再将设置的启动顺序改回来,否则可能出现插着U盘计算机不开机的情况。本人的X200支持另一种方式,开机时按F12进入启动媒体选择菜单,这个菜单只设置本次启动媒体,不会更改BIOS中的启动顺序。

插好U盘,按电源键开机,狂按F12,进入启动媒体选择菜单,选择U盘的名字。几秒后显示出U盘中Kali安装文件的启动菜单,这说明U盘已经引导成功了,我选择图形化安装模式,即Graphical install。稍作等待后出现图形化的安装向导。

首先是语言,按自己的需求选择语言,我选中文(简体),下一页提示我翻译不完整,有些地方可能用繁中和英文显示,问能不能看懂,否则不建议安装,这不废话嘛,看不懂也得上啊。然后选择地区,我选择了中国,计算机系统的地区不能随意设置,这关乎系统时钟的正常工作。接下来配置键盘映射,看了一下我的键盘布局,经验告诉我,要么接受建议的汉语,要么选英语美式键盘。这个要与自己键盘布局匹配的,否则打字会莫名奇妙出错。搞不好,设置密码都不知道自己设置的啥,那可惨了。

下一步安装程序会探测并挂载光盘,此时有可能会出现没有检测到的提示。如果出现此问题,按照网友提供的经验,可以尝试重新拔插安装U盘,有可能能解决问题。若依然不可用,可尝试按Ctrl+Alt+F2进入Shell,尝试运行fdisk -l命令列出所有磁盘分区,看安装U盘路径(比如我是/dev/sdb1),然后使用命令mount -t auto /dev/sdb1 /cdrom将U盘手动挂载到/cdrom下。然后按Ctrl+Alt+F5回到原来的图形安装界面。另外,在图形化安装界面的分区功能中也可查看U盘的路径。

按照提示设置用户名密码等配置信息,在分区功能中我选择重新格式化3个Linux下的分区,并设置好其原来功能对应的挂载点,应用并退出。

自此,应该就没有什么坑了,按照提示完成安装,等待其开机就可以使(Zhuang)用(Bi)了。

树莓派配置DS3231时钟模块

前言:

最近跟随大佬们撸电子垃圾,撸到了一台网络设备。这个设备有白色铁皮壳子,外面两根天线。打开外壳,内部有一块没有焊接USB口的树莓派 B+,通过一块扩展板连接了一枚RT5372无线网卡,并将一个USB口引出。里面有一枚16G存储卡,不知道里面啥系统,也懒得研究了。直接格式化并写入Raspbian系统。扩展板上还有一套基于DS3231 的RTC电路,测了一下,纽扣电池电量还很足,不利用起来岂不可惜?于是就有了本文。

读懂实践本文,你可能需要在技能树中点亮以下技能:
1:基本的Windows系统操作;
2:至少会使用一种工具连接到树莓派的Shell;(比如SSH工具或TTL线)
3:会为树莓派安装系统并进行初始配置;
4:基本电路知识以确保DS3231正确连接

准备:

1:安装好系统的树莓派;
2:可与树莓派连接的带电池DS3231模块;
3:与树莓派可靠的Shell连接

安装时钟模块:

本人的这台网络设备,它的DS3231时钟模块是连接在I2C1上面的,据了解市面上大多数可直插树莓派的时钟模块也是如此,因为I2C1附近易于获取电源为I2C模块供电。

1,使用gpio readall命令可以获取树莓派各IO口的状态,在此我们看到,SDA.1在40P接插件的3脚,SCL.1在5脚,3V3和GND分别在1、9脚。

 +-----+-----+---------+------+---+---Pi B+--+---+------+---------+-----+-----+
 | BCM | wPi |   Name  | Mode | V | Physical | V | Mode | Name    | wPi | BCM |
 +-----+-----+---------+------+---+----++----+---+------+---------+-----+-----+
 |     |     |    3.3v |      |   |  1 || 2  |   |      | 5v      |     |     |
 |   2 |   8 |   SDA.1 | ALT0 | 1 |  3 || 4  |   |      | 5v      |     |     |
 |   3 |   9 |   SCL.1 | ALT0 | 1 |  5 || 6  |   |      | 0v      |     |     |
 |   4 |   7 | GPIO. 7 |   IN | 0 |  7 || 8  | 1 | ALT0 | TxD     | 15  | 14  |
 |     |     |      0v |      |   |  9 || 10 | 1 | ALT0 | RxD     | 16  | 15  |
 |  17 |   0 | GPIO. 0 |   IN | 0 | 11 || 12 | 0 | IN   | GPIO. 1 | 1   | 18  |
 |  27 |   2 | GPIO. 2 |   IN | 0 | 13 || 14 |   |      | 0v      |     |     |
 |  22 |   3 | GPIO. 3 |   IN | 0 | 15 || 16 | 0 | IN   | GPIO. 4 | 4   | 23  |
 |     |     |    3.3v |      |   | 17 || 18 | 0 | IN   | GPIO. 5 | 5   | 24  |
 |  10 |  12 |    MOSI | ALT0 | 0 | 19 || 20 |   |      | 0v      |     |     |
 |   9 |  13 |    MISO | ALT0 | 0 | 21 || 22 | 0 | IN   | GPIO. 6 | 6   | 25  |
 |  11 |  14 |    SCLK | ALT0 | 0 | 23 || 24 | 1 | OUT  | CE0     | 10  | 8   |
 |     |     |      0v |      |   | 25 || 26 | 1 | OUT  | CE1     | 11  | 7   |
 |   0 |  30 |   SDA.0 |   IN | 1 | 27 || 28 | 1 | IN   | SCL.0   | 31  | 1   |
 |   5 |  21 | GPIO.21 |   IN | 1 | 29 || 30 |   |      | 0v      |     |     |
 |   6 |  22 | GPIO.22 |   IN | 1 | 31 || 32 | 0 | IN   | GPIO.26 | 26  | 12  |
 |  13 |  23 | GPIO.23 |   IN | 0 | 33 || 34 |   |      | 0v      |     |     |
 |  19 |  24 | GPIO.24 |   IN | 0 | 35 || 36 | 0 | IN   | GPIO.27 | 27  | 16  |
 |  26 |  25 | GPIO.25 |   IN | 0 | 37 || 38 | 0 | IN   | GPIO.28 | 28  | 20  |
 |     |     |      0v |      |   | 39 || 40 | 0 | IN   | GPIO.29 | 29  | 21  |
 +-----+-----+---------+------+---+----++----+---+------+---------+-----+-----+
 | BCM | wPi |   Name  | Mode | V | Physical | V | Mode | Name    | wPi | BCM |
 +-----+-----+---------+------+---+---Pi B+--+---+------+---------+-----+-----+

2:确保上面提到的四个插针可靠的与DS3231模块连接即可。

系统配置:

1:使用以下命令安装I2C工具。

sudo apt-get install -y python-smbus
sudo apt-get install -y i2c-tools

2:打开I2C功能。在Shell中输入sudo raspi-config打开树莓派配置工具,移动光标选择Interfacing Options,Enter键进入;移动光标选择I2C,将其设置为Enable后退出配置工具并使用sudo reboot命令重启树莓派。
3:测试时钟模块是否正常。使用sudo i2cdetect -y 1命令探测I2C通道1上的设备地址。若能检测到地址为0x68的设备,这表明树莓派可以正常与DS3231模块通信。
4:将DS3231添加到Device Tree中。使用sudo nano /boot/config.txt命令打开配置文件,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一行代码,按Ctrl+X,输入Y,保存并退出。

dtoverlay=i2c-rtc,ds3231

5:使用sudo reboot命令重启树莓派,然后再次使用sudo i2cdetect -y 1命令,会发现原来的0x68地址处变成了UU,此信息表示该地址设备使用中。这表明,实时时钟已经正确配置了。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与RTC通信了:

sudo hwclock -r 显示RTC时间
sudo hwclock -s 通过RTC时间设置系统时间
sudo hwclock -w 把系统时间写入RTC
sudo hwclock --set --date="2020-04-09 14:01:08" 修改RTC时间为任意值
sudo hwclock -h 获取帮助

通过Systemd配置同步:

上文中已经配置了DS3231 RTC模块,接下来我们需要让系统开机时自动从RTC中获取时间。据说以前的Linux系统启动采用init进程,此方案启动时间长,启动脚本复杂。后来有了Systemd,事情就变得简单了。笔者接触Linux较晚,当然要用新技术。本文通过创建两个Systemd配置文件分别实现开机读取RTC时间,关机时保存时间到RTC。
1:使用以下命令打开nano并准备创建/lib/systemd/system/hwclock-sync.service文件。

sudo nano /lib/systemd/system/hwclock-sync.service

2:在出现的nano窗口中输入以下内容:

[Unit]
Description=Sync time from RTC when startup
After=fake-hwclock.service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Type=oneshot
ExecStart=/sbin/hwclock -s
TimeoutSec=0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注:笔者系统中有fake-hwclock,所以配置为在fake-hwclock.service后面启动,若您的系统中没有这个软件包,请删除After=fake-hwclock.service行,并删除下一行的#号注释
3:按Ctrl+X,Y,Enter保存/lib/systemd/system/hwclock-sync.servic文件并退出。
4:使用以下命令打开nano并准备创建/lib/systemd/system/hwclock-save.service文件。

sudo nano /lib/systemd/system/hwclock-save.service

5:在出现的nano窗口中输入以下内容:

[Unit]
Description=Sync HardWare RTC to System Clock when Shutdown
DefaultDependencies=no
Before=shutdown.target

[Service]
Type=oneshot
ExecStart=/sbin/hwclock -w

[Install]
WantedBy=reboot.target halt.target poweroff.target

6:按Ctrl+X,Y,Enter保存/lib/systemd/system/hwclock-save.service文件并退出。
7:使用以下命令使以上两个配置文件开机启动:

systemctl enable hwclock-sync.servic hwclock-save.service

8: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时间同步的配置。

如何验证是否正常工作?或许首先应该排除网络时间同步(systemd-timesyncd.service)的干扰,然后大家自行研究,本文就不在此赘述了。

参考:

1:树莓派下 DS3231 时钟模块的配置(I2C接口)-树莓派实验室
2:Raspbian内建硬件驱动-Cocoonshu
3:树莓派模块:使用DS3231时钟模块
4:树莓派使用实时时钟DS3231-nick_zm
5:Linux systemd启动守护进程,service启动顺序分析及调整service启动顺序-MrWang_tju
6:Systemd 入门教程:命令篇-阮一峰
7:Systemd 入门教程:实战篇-阮一峰
8:计算机系统的时间-osoft
9:systemd关机流程 以及 自定义systemd关机脚本和服务-zhangatong